配资炒股平台app
热点资讯
- 发布日期:2024-08-12 19:18 点击次数:93
10月8日证券配资平台,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在梅县区召开。
这是中秋国庆“双节”长假过后梅州市委常委会召开的首场会议,也是市委常委会今年第四季度的首场会议,聚焦的是省委头号工程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推进。
与以往不同,此次会议将“会场”搬到县镇村一线,采取“一线调研+专题会议”的办会形式,为的是力促工作从一线落实、问题在一线解决。接下来,梅州市委常委会还将分县域召开会议,进一步推动县域高质量差异化发展。
梅县区何以成为会议的首站?打造全省“百千万工程”示范区,梅县区如何作为?带着问题,记者深入梅县区走访探寻答案。
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见习记者何翔宇通讯员冯森达王雅曾勇
实体有支撑
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近十年最好成绩
“把会议首站定在梅县区,就是对梅县工作的肯定。”在当天下午的会议上,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对梅县区不吝表扬,直言梅县区在创新思维中找准路径,在真抓实干中谋求突破,思路清晰,目标明确,重点突出,成效明显,并强调各县(市、区)要向梅县区看齐。
肯定背后是实打实的工作成效。作为梅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,2023年上半年梅县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.1亿元,比增9.3%、全市第一,增速跑赢全国、全省大盘。1—8月,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9.1亿元、比增23.5%,规上工业增加值38.8亿元、比增19.1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.73亿元、比增18.8%,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创下近十年最好成绩。
实体经济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、动力之源,也是梅县区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的两大重点之一。就在“双节”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梅县区举行系列实体经济项目投产动工暨智能家电产业园奠基活动,系列项目总投资98.3亿元。
嘉元时代首期5万吨铜箔、中芯云联精密加工、富华科技高洁净度铜线加工、南联电缆等项目顺利投产,庆达科技智能电机、梅州睿储储能电站、嘉元海纳储能设备等项目正式动工,BPW车轴、卡莱橡胶启动新一轮增资扩产……
今年以来,梅县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、制造业当家,一手抓招商引资、一手抓增资扩产,巩固提升电力、建材等传统产业,持续推动铜箔、装备制造、智能家电“2+1”现代工业集群向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延伸,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变革大潮中贯通产业链上下游,塑造发展新动能、新优势。
“营”在路上,“商”向优聚。“打粮食”项目纷至沓来,离不开当地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。
把企业满意作为第一标尺,梅县区全力推行并联审批、极简审批、部门代办,提标推进行政审批“双百”工程,确保将资源要素优先用在“打粮食”项目上,以一对一、点对点全力服务保障企业发展、项目建设。
如总投资约10亿元的梅州睿储储能电站项目,从签约到动工仅用时1个月。“专业、高效!我们提出的想法、建议,当地政府全力协调、解决;我们没想到、做不到的,政府主动带着我们找资源、想办法。”对此,海南睿电新能源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剑剑这样评价道。
绿美提颜值
代表梅州参加全省总决赛
9月26日,“绿美广东竞风华”梅州赛区海选活动举行,全市8个县(市、区)第一林长同台竞赛,通过分享好经验、好做法,充分展示梅州各地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显著成果,探索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梅州路径。最终,梅县区脱颖而出代表梅州参加全省总决赛。
亮眼成绩来源于实打实的工作举措与成效。地处粤北生态发展区的梅县区,是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绿色是其最美的底色,生态是其最大的资源优势。立足于此,梅县区深知唯有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、高质量发展。
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。锚定“积极打造广东最美林相,努力争当绿美广东示范区”总目标,今年以来,梅县区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,深入实施绿美梅县生态建设“十大工程”,掀起生态文明建设热潮,以高质量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。
在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,今年初干群携手栽种下的树苗错落有致,迎着春风昂然挺立,静待新芽吐绿。
守绿护绿打基础,扩绿提质出新招。林分优化、林相提升,正是梅县区精准提升森林品质,打造广东最美林相的关键抓手。去年以来,全区投入绿美梅县生态建设资金2.88亿元,建成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一个、示范带两条,高标准完成6.6万亩林相提升,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成为省级样板。
在守绿护绿的基础上,梅县区以“绿”为笔,以大地为画卷,按照“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一廊道”理念,高标准建设“三江四线”生态景观廊道,建成山深线城东白渡段12.6公里黄花风铃木大道、东部快线雁洋段5.3公里樱花大道、丙村雁洋6.2公里万里碧道,以及45.5公里农村景观道路、11.6公里乡村绿道,描绘“开门见绿、推窗见景、城在林中、村在景中”的绿美城乡新图景,努力实现“全域绿、全域美”。
城乡展新貌

加速构建强富绿美新县域
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会议的前半场是深入县镇村基层一线调研,后半场再回到会议室具体研究解决问题、部署工作。而4个实地调研点颇有代表性,前两个对应的是实体经济、后两个对应的是乡村振兴,这既是梅州当前的发展重心,亦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关键抓手。
在雁洋镇雁上村高枧下调研点,与会人员听取了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情况。步入其中,一栋栋客家民居白墙黛瓦客韵十足,荷塘边的广场上,三五老人正在石椅上聊天小憩。
“以前买油盐的钱都没有,哪敢想象村子能变得跟景区一样。”91岁老人丘玫瑰已在这里生活了70多年,见证着这座小村庄的美丽蝶变,见大批人来访,她指着村子各处如数家珍,“从工人进场干活开始,大家就眼巴巴地盼着,盼着村庄一天比一天美。”
老人的一席话,道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成效。今年以来,梅县区坚持多镇多村联动,串珠成链、连线成片、集片成带,按照“三色同辉、三产融合、三线同美”思路,集中资源打造全长23公里、贯穿丙村镇和雁洋镇13个村及1个圩镇的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,示范带动全域乡村全面振兴。
乡村振兴,既要“面子”美,更要“里子”实。在这方面,梅县区同样狠下苦功。
一方面,深入推进2个产业社区试点建设,成功创建43个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,聘任首批25个产业村长,带动了群众致富、集体增收。
另一方面,紧抓“四上”企业培育工作,集中资源要素“一企一策”培育120家重点企业。截至目前,全区“四上”企业在库380家、净增4家,分别居全市第一、第二,桃尧、大坪、水车3个无“四上”企业乡镇实现清零。
乡村建设如火如荼,放眼城区,同样是一幅大干快干的施工景象:粤东医院获批国家区域性医疗中心,梅州外语实验学校、华业外国语学校、东山高级学校建成开学,天虹购物中心、艺展缤纷城加快建设……
围绕构建“一中心四片区”城市发展格局,梅县区统筹布局高水平医院、高端学校、大型商超,拉开城市框架,拓展城市空间,提升城市品质,强富绿美新县域蓝图正逐步变为“实景画”。
梅县区“成绩单”
2023年上半年,梅县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.1亿元,比增9.3%、位居全市第一,增速跑赢全国、全省大盘。1—8月,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39.1亿元、比增23.5%,规上工业增加值38.8亿元、比增19.1%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.73亿元、比增18.8%。
党建引领方面,实施2个区级、827个镇村“书记领航”项目,建成全市首个预制菜产业党支部。抓基层党建工作连续两年获评“好”的等次。
融湾先行区建设方面,梅县产业集聚地9.28平方公里纳入省产业转移主平台,获评省级电子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。梅州综保区一区落户企业26个,1—8月完成进出口额8.45亿元。
实体经济发展方面,铜箔产业从单一材料向新型储能设备、电池、电站拓展,2022年产能达到9.6万吨,约占全国产能的10.6%;装备制造产业从轮毂等零部件生产向半挂车整车组装迈进,带动17家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;智能家电产业从电控板到线束、电机等关键部件集聚,智能家电产业园奠基开园。
“百千万工程”推进方面,系统提出“123456”工作举措,集中资源要素“一企一策”培育120家重点企业,截至目前,全区共有“四上”企业380家、占全市26%。
城乡建设方面,所有圩镇达到“宜居圩镇标准”,雁洋、畲江达到“示范圩镇标准”。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,丙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基本建成。
绿美建设方面,部署实施绿美建设“十大工程”,累计投入4.7亿元打造“三江四线”生态景观廊道。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带成为省级样板。
营商环境优化方面,在全市率先完成“双百”任务、率先成立审批代办服务中心,1—8月,新签招商引资项目75个证券配资平台,计划总投资198.1亿元;动工项目48个,实际完成投资12.6亿元,完成率81.4%,全市第一。